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

时间:2022-10-19 14:37:59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

本文不是从社会学角度,也不从一般教育学角度、而仅仅从教育心理过程中知识、信念与行为的关联性这一小视角来解读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作用问题。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科曾经认为,在人们的知识、信念和行为之间有一个必须用参加一定种类活动的经验来填补的“网眼”。

他的思想无疑提供了至少三个重要的思考点:第一,在大学生掌握知识与确立信念的过程中,必须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中介的过渡环节,但这种社会实践活动应该是主导者根据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并经过主导者一定的价值判断和导向选择的产物,而不是单单由实践者自己随机、自发地行为碰撞的结果。

舍此而言,主导者所期望的实践意义或中介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第二,在一定的信念转化为行为的过程中,也必须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中介。

第三,不仅仅是需要“一定种类活动”、更需要通过这类活动产生相应的“经验”,如果为活动而活动,只求活动而不讲活动后所产生的“经验”及其性质,那么,这样的活动不是缺乏意义,就是成本过高。

信念的重要性决定了培养大学生坚定信念的必要性。

那么信念的内涵和形成机制是什么?可以认为,信念的表现是十分丰富的,大到政治信念和社会信念,小至生活信念或职业信念等。

从信念的一般特征和作用看,它是知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是个体将外部知识内化为个人意识 ……此处隐藏2067个字……连。

我们不可能回避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内趋力问题。

由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的成熟过程中,因此,他们有时对自身参加社会实践的动机的强度是变化不定的,有时甚至是模糊不清的,所以需要外部引导力量的积极介入。

但这种外部引导力量又不可能越俎代苞。

如果没有实践主体的内力驱动,并由该主体承担社会实践的大量内部成本(精力与兴趣等),那么仅仅搞外部引导力的驱动,将会使社会实践的外部成本(组

织成本、资金、时间等)大大提高,出现高投入、低产出,高能耗、低效益的状况,这种状况主要表现为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比例依然较低。

随着大学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作为大学生培养方案内容之一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也应在培养要求及管理上逐渐向大众化趋势过渡。

就社会实践的组织推动本身而言,面对不断扩张的学生总量,它总会面对社会实践资源不足的困难。

只有广大学生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掘社会实践资源,这种矛盾才可能有所缓解。

但这种自主模式又可能与我们目前社会实践中蕴含的政治导向模式不完全同构。

值得指出的是: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必须有政治导向和道德意义,但又不能纯粹是政治导向。

目前大学生所开展的社会实践,其表现方式尽管在不断丰富,但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其政治导向的意义远远高于其他涵义。

在这种前提预设下,现行社会实践模式的覆盖面与受益面都是有限的,而广大学生更钟情于能力增长型、与择业相关的、勤工助学式的实践活动机会。

如何减少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将政治导向(也是学生的内在需求之一)和充分满足广大学生的多样性需求有机结合,值得进一步探索。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