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考作文

时间:2022-12-17 14:38:40
安徽高考作文2篇

安徽高考作文2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安徽高考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徽高考作文1

【作文题目】

以“时间在流逝”为题,写一篇作文。题材不限,不少于800字。

注意:1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问题不限;2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 不得透露个人信息;4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审题立意】

可能很多考生会认为今年的作文题只不过是一个规劝大家珍惜时间、积极上进的老套题目,毫无新奇之处。但细细揣摩,审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体现了命题者的良苦用心。

这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型的标题,题目有三个词语构成,可能考生只抓住了时间流逝来写,即便如此,还要注意题目用的是流逝,而不是流失、消失、消逝。流逝在词典中只有一个意思,就是像流水一样消逝,一般都是用来形容时光,如时光流逝、岁月流逝等。而流失有三个义项:①指自然界的矿石、土壤自己散失或被水、风力带走,也指河水等白白地流掉;②泛指有用的东西流散失去;③比喻人员离开本地或本单位。消失是指(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消逝就是消失的意思。可能有考生没有注意到这些词语的差别,将流逝等同于散失、消失或消逝。像流水一样消逝,意在告诉我们时间的消逝是可见、可感的, ……此处隐藏964个字……还是易于流传的。

分析一下这首诗的题目不难看出,“吴兴”是一个地名,“杂诗”则说明该诗属于杂感性质。单看诗题,题旨并不明确。但这未必是坏事,在带学生复习古诗鉴赏时,我曾经说过,一首作者名不见经传(有时是我们孤陋寡闻)的古诗词,又没有任何注解,题目也没有透露出多少有用的信息,这时我们尽可放心,因为只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相信考生读了这个材料以后,把握这首诗歌的主旨并不难。因为该诗的最后两句“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浅显易懂,它体现了该诗的主旨是“因地制宜”,要根据具体的环境选择种什么作物。考生只要理解到这个层面,以此为中心,据此展开联想,进行立意应该就没有什么偏差了,所以准确立意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此基础上比一般的立意更新颖更深刻一些,这就涉及到发展等级里的创新性和深刻性的问题。这恰恰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特点,即让绝大多数考生不跑题,不偏题,但是要让写作水平高的考生发挥出自己的写作特长。因此,考生在要读懂这首诗看清要求的基础上,怎样在立意时比一般人更新颖更有思想深度,是今年高考作文取胜的一个关键。

那么立意怎样才能比别人略胜一筹甚或棋高一着呢?我们可以采用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

1、发散思维:在比如由因地制宜联想到教育上的因材施教,进而在教育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再想到环境与成材的关系,联想到利用有限的环境、条件、资源尽可能创造出最大的生产效应的问题,还可以联想到要学会超越时空,把一般不可能在一起的事物整合在一起,从而做到兼顾并重等等,当然这在构思成文时要交代清楚来龙去脉,要切记点题,不然有可能被一些混账阅卷老师判为偏题或者离题。

2、逆向思维:比如要提高效率就必须物尽其用……

《安徽高考作文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